2025Q1制造业全景:产地换了,主导权没变?
- CUPS Realty
- 2天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2025年刚开年,制造业就不太平。关税重压、订单转向、产地换位,各国企业忙着重新排兵布阵。中国、墨西哥、越南、美国——全球制造业每个选项都不好选。谁还能扛住供应链变局?
一、为避关税,中国制造转战墨西哥
面对特朗普政府延续并加重的关税政策,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企业选择在墨西哥设立工厂,借助USMCA(美墨加协议)进入美国市场,规避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高额关税。仅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在墨西哥北部工业园区的新增投资就已超过10亿美元,主要集中于电动车零部件、太阳能组件和消费电子等行业。
但当前美国政府已开始关注通过第三国转移生产的趋势,质疑此举违背关税政策的初衷。今年3月,美国国会议员就公开提出应限制中资企业在墨西哥运营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特别是电动车、电子组装与通信设备等领域。
目前,虽尚无具体政策落地,布置相关审查和限制措施的可能性正上升。若限制措施成真,将直接冲击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的布局,倒逼其做出新一轮调整。
二、越南受牵连,高关税冲击出口命脉
与中国制造相关联的转口避税争议,也波及了越南。由于部分中资企业将组装或贴牌环节移至越南,美国商务部自2025年初对部分越南出口商品加征高达46%的反补贴税,涵盖电子、纺织、五金等多个产业。
该政策对越南的出口产业打击明显。许多工厂订单骤减、成本攀升。目前越南政府已向美方提出交涉,并寻求加速与欧洲、印度等市场的FTA合作,但短期内仍难以完全化解出口依赖美国市场所带来的风险。
三、中国制造韧性未失,PMI复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订单部分外流,但中国制造业在2025年3月展现出强劲弹性。官方制造业PMI回升至50.5,是近一年新高。说明行业景气度正在修复。尤其是高端制造和对交期要求高的订单,大多数仍留在中国本土。
更重要的是,回流订单并非是由政府补贴争取而来,而是靠生产系统本身的成熟程度。中国在交期稳定性、产业链完备度与工程技术能力方面,依旧保有全球竞争优势。特别是新能源设备、通信组件、AI硬件等领域,不少海外买家在经历墨西哥、越南交付波动后,选择重回中国下单。
四、美国制造业准备好了吗?
尽管特朗普政府持续喊出制造业回流口号,并对苹果、特斯拉等企业施压迁回美国本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本土的制造体系还不足以全面接替亚洲产能。
2025年Q1数据显示,美国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半导体、电池等特定领域,规模有限,且在成本、工人供给、产业链配套等方面仍存在结构问题。例如,美国试图推动iPhone在本土组装,但由于零部件难以就地整合,加上人力成本过高,进展十分缓慢。
五、中国制造的替代选项还未出现
中国制造一体化、规模化的优势一骑绝尘。因此,墨西哥与越南更多承担的是阶段性分流功能,尚未具备稳定接单与持续交付的完整能力;而美国本土制造的问题不仅是成本,还有成套系统欠缺。
可以看出制造业的核心将转向能让工厂之间配合起来,出问题还能快速切换的联动能力。
Commenti